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优供给促转型 工业稳增长方案分业施策

发稿时间:2023-08-28 10:26:40 来源: 经济参考报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11个部门,研究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四个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并对外发布。记者获悉,后续围绕机械、汽车、电子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等重点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也将出台发布。

业内人士认为,工业企稳回升,重点行业的拉动作用非常大。相关政策部署聚焦重点行业分类施策,加大力度优化供给,积极拓展应用市场,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有望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7%,41个大类行业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原材料工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近30%,是工业稳增长的重要领域。


【资料图】

今年以来,原材料工业整体呈现持续恢复、结构向优的发展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1至7月,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特别是新材料占原材料工业比重超15%,绿色建材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以上,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加速形成。

但也要看到,当前原材料工业稳增长的压力依然较大。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司长常国武认为,从行业外部看,全球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国内需求仍然不足,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从行业自身看,传统产品过剩问题犹存,自主创新能力依然偏弱,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为此,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联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了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四个原材料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着力巩固去产能成果,扩大有效供给,加快技术改造,推进绿色智能转型等。

例如,针对钢铁行业面临的传统市场需求恢复不足、阶段性供需矛盾加大、行业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从供需两端发力实施技术创新改造、钢材消费升级、供给能力提升、龙头企业培育“四大行动”。“我们将鼓励钢铁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对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的钢铁企业,将研究给予更大力度的产能置换政策支持。研究制定钢铁规范企业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引导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发展。”常国武说。

“外部形势的变动会造成行业增长波动,但也为钢铁行业产业升级提供了重要窗口和机遇。”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副司长曹传贞表示,下一步,将积极推进在建项目投产、在产项目扩能、新项目开工建设,加快释放国内资源开发潜力;加快钢铁行业兼并重组步伐,打造形成一批产品优势明显、自我发展能力强的专业化龙头企业;聚焦钢铁行业关键环节,引导企业加快先进节能技术装备更新换代,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绿色制造水平。

有色金属既是支撑建筑、机械、家电等产业发展的基础材料,也是提升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材料。今年1至7月,有色金属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但也存在传统消费领域增长动力不足、出口减少、部分战略性矿产以及高端材料对外依存度高等问题。

常国武表示,将加强重要资源供给保障、支持关键材料研发应用、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拓展下游市场。具体而言,将制定促进锂等资源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导重点地区制定资源产业规划和资源开发项目清单;面向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医疗装备等重点领域,支持高端材料攻关,促进新材料新工艺成果应用,加强前沿材料研发布局等。

“商务部会同各地方、各部门正在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有色金属等各行业外贸促稳提质。”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副司长肖露表示,将从“坚持问题导向、加力政策赋能”“发挥海外优势、提供服务保障”“拓展渠道平台、促进供采对接”“加强能力建设、便利跨境往来”等4方面,帮助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拓市场稳订单。

与此同时,针对石油化工行业当前需求不振、要素趋紧等问题,《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系统谋划两年期稳增长举措,从促投资、优供给、稳外贸、保生产、强企业等5方面提出11条具体举措。《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从投资、供给、消费、国际合作等4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措施,其中特别明确,深入开展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扩大城市绿色建材推广应用,促进绿色建材与绿色建筑协同发展……一批针对性、组合性、协同性强的政策措施不断落实落细。

不仅是原材料领域,此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三部门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明确了一系列轻工业稳增长举措。记者获悉,后续相关部门还将出台机械、汽车、电子装备和电子信息制造业稳增长工作方案。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相关专家表示,相关举措深入了解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工业经济支柱行业分业施策、精准有力,将进一步扩大有效需求,提振信心,稳定预期,推动工业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