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重新定位风险管理业务!华泰期货赵昌涛:要考量客户特征,构建科技型平台化发展模式

发稿时间:2023-07-28 06:32:18 来源: 券商中国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3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3中国期货业年会”在深圳举行。此次峰会以“新形势 新机遇 新征程”为主题,吸引了来自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期货近2000名行业精英参加。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华泰期货总经理赵昌涛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科技驱动,打造风险管理业务新模式》的演讲。赵昌涛表示,期货行业在风险管理业务的探索,尤其要考量交易型客户和产业客户的特征。其中,交易型客户存续短,产业客户痛点多。

“如何解决风险管理业务发展的问题?首先对风险管理业务进行重新定位,其次探索构建科技型平台化的发展模式,整合全业务链的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

重新定位风险管理业务

风险管理业务是期货行业的创新试点业务,包括仓单业务、做市业务、场外衍生品业务、基差贸易及合作套保等,为中小微企业与上市公司提供了多元化的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业务虽然前景光明,但一直存在盈利能力不佳、服务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

在赵昌涛看来,风险管理业务应重新定位。传统意义的风险管理业务,主要以经纪业务为主,在服务产业的过程中仅仅关注到产业客户的市场风险、价格风险,关注的是客户的生命周期,甚至界定于原来为机构客户和产业客户提供的服务,就是机构经纪服务。

赵昌涛认为,在新形势下,期货公司不仅要关注产业客户,还要关注交易型客户。作为金融机构,期货公司主要的核心能力应该是识别风险、管理风险、处置风险的能力。针对交易型客户,期货公司之前做得比较好的实际上是风险处置,但是并没有帮助客户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针对产业客户的服务,期货公司仅关注了产业客户成熟期采购的价格风险。

“原来以市场管理风险为核心,新的风险管理的定位要拓展到企业的合规风险、操作风险,并且关注客户全生命周期,在各个阶段提供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整合全业务链的资源为客户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科技驱动、平台建设,全面赋能业务发展。”赵昌涛说。

对于如何解决期货公司风险管理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华泰期货的答案是构建科技型平台化业务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平台获客,二是平台服务,三是平台赋能。

平台化服务模式助力两类客户管理风险

期货行业在风险管理业务的探索,尤其要考量交易型客户和产业客户的特征。对交易型客户现状的分析是期货公司帮助客户识别风险和管理风险的基础。

赵昌涛表示,华泰期货通过建立客户分析模型来挖掘交易型客户的特征。模型数据显示,导致交易型的客户平均在期货行业的存续周期比较短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仓位管理不合理,平均持仓超过60%;二是对期货交易规则和品种交易规则差异缺乏理解;三是交易品种数量少。

交易型客户还有一个特征是,权益与客户成熟度正相关,权益与交易频次正相关,即客户越成熟,越能盈利,周交易频次越高。“而我们需要服务或者帮助目前刚刚进入市场,可能会在风险识别和管理上出现问题的初始入市者。”

以交易型客户为例,华泰期货通过平台特色服务和高质量内容输出为客户赋能。从平台的运营效果来看,客户的持仓水平由50-60%的水平,下降到现在36.7%;90%以上新客户存续1年以上,客户休眠占比仅为6%;盈利客户占比高于同期其他交易客户14%;户均交易,相较于其他交易客户增加23天。

针对产业客户,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痛点。赵昌涛认为,概括而言主要有四大痛点:专业能力不匹配、期现业务对应关系建立困难、未建立系统的企业风险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

此外,通过金融科技创新,华泰期货持续打造企业套期保值管理系统,从平台化、专业化、产品化、标准化四个方面为机构客户风险管理赋能,推出统一交易、全面风控、风险量化等核心模块,为上市公司及产业客户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的套期保值数字化服务。

“‘平台+人’的服务模式,首先需要专业化的团队,我们正在推进投行式风险管理咨询服务。服务产业客户是两个问题:一是全生命周期,二是全风险类别,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专业化的团队。”赵昌涛说。

校对:陶谦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