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投资 | 产业 | 创投 | 保险 | 公司 | 企业 | 商业 | 消费 | 行情 | 经营 | 商品 | 基金 |
“杀猪盘”震惊A股?小作文疯传:被印度诈骗88亿,反被索赔21亿…公司紧急回应!

发稿时间:2023-06-28 23:16:23 来源: 证券时报

近期A股市场持续震荡,关于股市的“小作文”又多了起来。

6月28日,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上海电气被印度诈骗88亿,反被索赔21亿。”对此,上海电气回应称,相关报道严重歪曲事实,印度电站项目合同金额13.11亿美元,公司对该项目收款已近90%,对于未收尾款的仲裁已胜诉,并进入执行阶段。

截至目前,上海电气股价报4.63元/股,最新市值721亿元。


(资料图)

90%款项已收回

上海电气“小作文”的源头或许是公司此前发布的关于印度莎圣燃煤电站项目的重大仲裁公告。

据悉,2008年6月,公司与Reliance InfraProjects (UK)Limited(简称“Reliance UK”)签署了《设备供货与服务合同》,合同金额为13.11亿美元,公司作为供货方为印度莎圣6*660MW超大型超临界燃煤电站项目提供主要设备及相关服务。

Reliance Infrastructure Limited(简称“Reliance”)为采购方在《设备供货与服务合同》下的履约义务向公司出具了担保函。根据合同约定,采购方应在实际使用机组后3个月内向公司签发最终完工证书并支付剩余项目设备款。

由于Reliance UK在本项目投入商业运营多年后仍拖欠公司设备款及其他相关费用未支付,公司已于2019年12月向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提交了仲裁申请,要求Reliance根据其为Reliance UK出具的担保函中的约定向公司支付至少1.35亿美元设备款及其他相关应付款项(简称“仲裁一”)。

2021年12月,公司收到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发出的Reliance UK对公司提起的仲裁申请的受理通知,Reliance UK主张公司就本合同赔偿其约3.89亿美元损失(简称“仲裁二”)。同时Reliance UK认为项目履约保函被不合理地释放,要求公司开出约1.20亿美元履约保函以担保其主张。

2022年12月,公司收到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发出的对仲裁一的裁决书,裁决Reliance向公司支付合计约1.46亿美元。近期,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新加坡国际商业法庭发出的通知,Reliance已在新加坡国际商业法庭提起撤销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对仲裁一裁决的申请,该撤销申请已被新加坡国际商业法庭受理。

上海电气认为,由于仲裁一尚待执行、仲裁二尚未结案,对公司本期利润或期后利润的影响尚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将根据案件审理、执行的进程及结果,依据有关会计准则的要求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小米等在印度“踩坑”

上海电气“小作文”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小米等厂家在印度“踩坑”也有关系。

近日,印度执法局发文件称,根据《外汇管理法》,裁决机构向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其管理人员和三家银行发出了通知,原因是印度有关部门对该公司非法汇款555.127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48亿元)的投诉。

此前,印度财政部已在小米科技印度私人有限公司的银行账户中扣押了555.127亿卢比,原因是该公司未经授权以特许权使用费的名义向国外汇款。

小米方面表示,和此前的态度是一致的,并表示不是被没收,是冻结。当时小米印度发声明称,“我们正在研究该事项,并等待书面判决。在此,我们愿意重申:我们在印度的业务,符合印度的相关法律和规定。”

近几年来,小米海外业务不断发展壮大,2022年境外收入占比接近50%。2022年年报显示,2022年小米海外收入达1377.86亿元,占比49.8%,海外收入主要来自印度及欧洲。

小米集团在年报中表示,公司将综合考虑全球及地区各类型风险,包括全球宏观经济趋势、各国财税政策、关税政策、汇率、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对公司供应链企业的影响,积极拓展供应链支持。同时小米将加大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工厂的布局,以平衡单一地区生产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

实际上,在印度“踩坑”的不只是小米一家,vivo、OPPO等中国手机制造商也曾中招。2022年7月,OPPO被指控逃避关税439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37.6亿元)。印度收入情报局称,OPPO在进口手机零部件时错误使用了关税豁免,并在计算进口货物交易价值时未包括特许权使用费。

vivo则面临逃税221亿卢比的指控,并被冻结46.5亿卢比的资产。2022年7月,印度执法局在印度全境突击搜查与vivo及其经销商相关的48处生产经营场所,称vivo在印度的销售收入被转移至海外以避税。

当时中国驻印度使馆发言人王小剑表示,中国政府一贯要求中国企业在海外合法合规经营,同时坚定支持中国企业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他指出,印方频繁调查中国企业的做法不仅扰乱了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损害企业商誉,更阻碍了印营商环境改善,挫伤了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各国市场主体在印投资经营的信心与意愿。

校对:高源

责任编辑:admin

标签:

琼ICP备2022009675号-32

关于我们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